上海文藝名片齊聚喀什澤普十家重量級文藝院團和院校共繪“閔澤同心”新圖景
京劇的鏗鏘、越劇的婉約、雜技的驚險、木偶的靈動、滬劇的細膩、芭蕾的優(yōu)雅、音樂的深情、舞蹈的熱情……近日,上海京劇院、上海芭蕾舞團、上海雜技團、上海越劇院等十家文藝院團和院校的文藝工作者奔赴新疆喀什澤普縣,為當?shù)赜^眾奉上“閔澤情深·藝結同心”文化交流演出。這是滬喀兩地文化交流史上最大規(guī)模文藝力量集結,也是滬上十家重量級文藝院團和院校首次攜手登上澤普的舞臺。
“我在澤普等著你,等待著我們再次相遇。”上海輕音樂團的“百場輕音邊疆行”已然成為一張上海城市名片。演出中,輕音樂團的歌唱家唱響的《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我在澤普等著你》都是在“邊疆行”演出過程中汲取靈感而創(chuàng)作的。
越劇《紅樓夢》在中國家喻戶曉。上海越劇院年輕演員帶來的選段《金玉良緣》《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膾炙人口,他們婉轉清麗的唱腔、細膩動人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滬劇是上海地方戲,本以為語言的差異會帶來隔閡,沒想到,當《紅燈記》經(jīng)典選段《母子會》的曲調響起時,立刻迎來熱烈的掌聲。以滬語為根的滬劇,從浦江之畔唱到喀什澤普,讓人們重溫紅色經(jīng)典。此外,上越劇優(yōu)秀青年演奏員徐譽航帶來的琵琶獨奏《琵琶語》,以凄清婉轉的曲調蕩漾起人們心底的情感漣漪。
本次交流活動還特別開設了京劇培訓課程,讓國粹藝術的種子在澤普生根發(fā)芽。當晚,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老師郭永勝、李亮帶領全體學員帶來的京劇技巧展示《國粹身行》。上海京劇院名家熊明霞、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金喜全攜手帶來京劇《白蛇傳》選段《游湖》。
上海雜技團原創(chuàng)雜技劇《天山雪》經(jīng)歷三年創(chuàng)排,首演便引發(fā)廣泛關注?,F(xiàn)場,雜技演員帶來了劇中高難度雜技節(jié)目《花之戀-男女對手》和《天山雪》片段。張珂魏、郭俊的精彩表演讓人幾次屏住呼吸,他們配合默契,以精湛的托舉、倒立與翻騰技巧,為觀眾展現(xiàn)了力與美的平衡。當傳統(tǒng)京昆曲調“夜深沉”遇上神奇的手彩技藝,展牌、遁牌、變花、球蛋互轉讓人目不暇接,上海魔術團魔術師劉明亞帶來的具有濃郁中國民族特色的魔術《妙韻手彩》讓人見證“魔力”無所不能。
足尖輕點,訴說萬千心緒;肢體舒展,勾勒離合悲歡。芭蕾雙人舞《別》選自現(xiàn)代芭蕾舞劇《難說再見》以細膩唯美的肢體語言刻畫了人們面對離別時的復雜情感——甜蜜的回憶、離別的淚水、愈合的傷痕以及對未來的期冀一時間統(tǒng)統(tǒng)涌上心頭。上海木偶劇團獻演的布袋木偶《浪子回頭》構思精巧。小木偶在方寸舞臺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那樣詼諧有趣,細思又感慨萬千,讓人感嘆“掌中自由有乾坤”。此外,新疆女低音歌唱家尕尕唱響了歌曲《五月的沙棗花》,她醇厚獨特的嗓音讓人仿佛聞到了沙棗花的香氣。澤普縣歌舞雜技團帶來的舞蹈《喬康麥西萊甫》生動展現(xiàn)了維吾爾族婦女的勤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臺文化交流演出通過前沿的聲光電技術與舞美設計,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藝術體驗。本次活動不但在上海各文藝院團官方新媒體平臺直播,還通過今日閔行、東方網(wǎng)等多平臺同步直播,將精彩演出實時傳遞給全國觀眾,讓海派藝術魅力與新疆風情交融,傳向四方。
為讓兩地文化交流更為緊密,上海京劇院、上海木偶團、上海雜技團、上海越劇院、上海輕音樂團、上海滬劇院還分別在澤普縣賽力鄉(xiāng)中心小學、澤普縣第三小學、澤普縣第一中學、澤普縣第六中學、澤普縣第八中學、澤普縣第五中學設立藝術傳承實踐基地。院團相關領導為藝術傳承實踐基地授牌。